无锡向偏远地区输送师资20余载未曾间断 让一批批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,实现“书包翻身”

2019-12-25 11:56 ��Դ��网络整理

1996年6月,24岁江阴青年赵新忠、赵忠惠两人辞去工作,揣着让老区孩子也能受教育的热腾腾心意,在山西省吕梁山区支教三年,被团中央点名称赞为:中国青年志愿者队伍的领头雁。在此之后,无锡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奔赴偏远地区支教。2003年,潘祥根成为延安市第一中学首任校长,带着“一年办像,两年办成,三年办响”的目标开始了对原洛川示范学校的改制;2011年,丁强被任命为阿合奇同心中学党委书记兼校长,带来了阿合奇教育的春天。20多年间,无锡从未间断向革命老区、偏远山区输送优质教育资源,让一批批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,实现“书包翻身”。

无锡向偏远地区输送师资20余载未曾间断 让一批批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,实现“书包翻身”

无锡向偏远地区输送师资20余载未曾间断 让一批批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,实现“书包翻身”

无锡与革命老区深情延续20余载

延安建起了一批无锡学校

无锡市与陕西延安的对口合作从1997年就开始了。在支援学校建设中,无锡先后投入4400多万元,援建了403个希望工程项目。20多年来,无锡不间断地选派优秀教师从未间断过。

滨湖区蠡湖中心小学校长孙国宏是这支庞大的支教队伍中的一员。他至今记得,2003年8月底,他从延安市辗转到支教的宜川县城关小学颠簸了一天。来到条件简陋的大西北,孙国宏真正感受到了当地淳朴又认真的老师因条件限制,教育教学质量上不去的苦恼。上示范课、同课异构比赛、教师培训等,他把无锡学校好的教学理念、办学经验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当地老师。

当时家庭贫困的学生不少,在孙国宏的一次家访中,其中一对姐妹让他印象深刻。姐妹俩的父母从村里搬出租住到城郊,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环境。姐妹俩很优秀,但搬来县城不久她们的父亲就病逝了。母亲白天在工地搬砖晚上卖凉皮,供孩子读书。“到她们家才知道什么是家徒四壁,我忍不住落了泪,留下了几百元。”孙国宏说,当年寒假他回到无锡和朋友讲起支教经历,让一位企业主定向助学当地贫困学生多年。

支教延安,无锡教师支出了新高度:从零开始,为当地建了一所重点高中。在延安市第一中学首任校长潘祥根的电脑中,至今留存着许多老照片,当时学校新修的操场、喷泉广场、报告厅等,至今沿用。为了筹集建校资金,他五下延安炼油厂企业集团,最终签下了延炼赞助学校办学资金300万元的协议。

除了让学校的环境、硬件设施像一所高中,更重要的是打造一支质量过硬的师资队伍。在正式上任前,潘祥根就选拔了28名原洛川师范学校的骨干教师前往无锡市三高中培训,确保他们能够胜任高中教学。

“理念带动一切,态度改变一切。”这是潘祥根的治校策略,为了调动当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,确保工作质量,他果断变“宿办合一”的办公制度为年级集体办公。“每天晚上我会到办公室检查,确保教师把时间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班级管理中。”潘祥根说,学生有问题可以马上到办公室问老师,学校的教学氛围变了。

潘祥根成了延安市第一中学与无锡市三高中结对的纽带。“我们的高考模拟卷请三高中老师背靠背命题,确保质量。三高中也派名师到延安一中讲学、上示范课、指导教研活动。”三年,这所师范学校成功变身成为陕西省重点高中,成了当地学生争相进入的理想高中。

支教让两地老师建立了深厚友谊。在深入交流中,无锡的老师感受到了近年来延安教育的巨变。2015年孙国宏再次踏上延安市宜川县见老朋友时,感触颇深,“到市里的高速路通了,原来颠簸10小时的路只要3小时。那里学校越建越漂亮,办学水平也都跟了上来,现在两地学校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升。”

江南教育催绿了边境戈壁的高原

阿合奇有了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

无锡教育与阿合奇的缘分始于2007年。当年3月,王志纯作为无锡教育系统首位赴新疆阿合奇援建干部,挂职阿合奇县教育局副局长,开起了无锡对口援建阿合奇的新篇章。援疆12年,无锡教育系统立即投入400余万元用于学校硬件建设,各类捐款超过500余万元。市教育局累计选派援疆县干部、支教教师58人去阿合奇挂职、支教;接收阿合奇县学校领导、骨干教师22批285人次在无锡市各对口帮扶学校进行培训学习。

��
(���α༭��琪宝宝)

�Ƽ��Ķ�

�����Ƽ�